1、范围
GB/T 17394的本部分规定了使用带有D.DC.S.E .D+15.DL、C和G型冲击装置的硬度计来测定金属材料里氏硬度试验原理、测试仪器、试样、试验程序、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试验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带有D.DC.S.E .D+15、DL.C和G型冲击装置的里氏硬度计见表1。
2、试验原理
里氏硬度试验方法是一种动态硬度试验法,用规定质量的冲击体在弹簧力作用下以一定速度垂直,冲击试样表面,以冲击体在距试样表面1mm处的回弹速度(vg)与冲击速度(us)的比值来表示材料的里氏硬度。
里氏硬度HL按式(1)计算:
式中:
VR一回弹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UA一冲击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3、试样
3.1表面形状
3.1.1支承环应与测试位置的表面轮廓相匹配。冲击速度矢量应垂直于要测试的局部表面区域。
注:这可能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或试件工装卡具.
3.1.2可以在曲面试样的表面上(凹面或凸面)进行测试,但需使用与曲面相匹配的支承环。对于G型冲击装置,测试位置的曲率半径应不小于50 mm;对于其他型式的冲击装置,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0 mm。
3.2 厚度和质量
宜根据试件的刚度(通常由局部厚度决定)以及试件的质量选择冲击装置型式与其相适应的硬度计。试件的质量小于试验允许的最小质量,或者试件的质量足够大但局部厚度小于试验允许的最小厚度(见表2)能够影响到试验结果时,需要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对试件进行刚性支承和(或)耦合到牢固的支承物上进行试验。
注1: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承和耦合,将会出现不正确的测试结果.
注2:耦合指的是这样一种方式:试件与更重的支承物进行牢固连接.且试件不会出现应力或应变.比如,试件表面和重的支承物之间可以施加粘性薄膜。这种组合提供了更大的质量,可以阻止冲击体受到撞击。
注3:对于一些几何形状特殊的试件,例如薄板或管子表面,当试件的厚度小于表2中给出的最小厚度时,需要对测试位置提供额外的支承以便进行测试。例如在管子上,对支承的要求可以表示为管子直径D与管子壁厚s之间的比例,作为试样刚度的- -种测量。如果不能施加支承,则需根据D/s来确定测量值的修正系数。
3.3表面处理
试验表面需要精心处理,避免出现如下情况:在打磨过程中由于发热而造成硬度变化,或者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硬化而造成硬度变化。任何涂层、氧化皮.污物或者其他表面不规则性都需要完全清除。表面不能有润滑剂。对于不同冲击装置,试件试验位置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的最大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4、试验程序
4.1 每天首次试验前都需要按附录B对所使用的硬度计进行日常检查。
4.2 试验时的环境温度宜为10C~35C范围内,不在此范围内的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注:被试材料和硬度计二者的温度相差太大可能会影响到试验结果,因此宜保证二者的温差不会对硬度试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4.3 试件的试验位置出现的磁场或电磁场会影响里氏硬度试验结果,应避免试验位置出现磁场或电磁场。
4.4 试验过程中试件 和冲击装置之间不能产生相对运动。必要时应使用设计合理的固定夹具。试件的试验面和支承表面应清洁无污物(氧化皮、润滑剂、尘土等)。
4.5 两压痕中心 和试件边缘之间的距离应允许在试件上安放整个支承环。对于G型冲击装置的硬度计,任何情况下,冲头冲击点与试件边缘的距离都不应小于10 mm;对于D.DC.DL.D+15.C.S和E型冲击装置,该距离不应小于5 mm。
4.6两个相邻压痕中心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压痕直径的三倍。表4给出了不同型式冲击装置在不同硬度范围下的典型压痕直径。
4.7试验 前应对硬度计进行正确设置。试验时,先向下推动加载套锁住冲击体,一只手握住线圈部件将冲击装置支承环紧压在试件表面上,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按动冲击装置上部的释放按钮进行硬度测量,并通过指示装置读取所设定的相应硬度值。与重力方向的偏差超过5°时会造成测量误差。
4.8为测定里氏硬度,试验应至少进行三次,并计算其算术平均值。如果硬度值相互之差超过20 HL,应增加试验次数,并计算算术平均值。
以上就是“GB/T 17394.1-2014 金属材料 里氏硬度试验 第 1 部分:试验方法”的相关解答,无锡力博实验室是一家专注于可靠性试验与项目研发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公司拥有大型实验室,可以承接里氏硬度试验、及CNAS/CMA报告试验,如果您有产品需要做相关测试的,欢迎电话咨询!
Copyright © 2017-2022 无锡力博实验室认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58088号 技术支持:迅诚科技